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Mail Me
网站首页 龙氏新闻 龙氏简介 精品课程 专家顾问 典型案例 培训现场 留言给我 联系我们
危机管理 文化管理 战略管理 儒家文化 精品文章 新 营 销 国际贸易 文墨交友 博士文集
   
 
  外资是“羊”还是“狼”?
[本条文章已点击4763次]

文章发布时间   2006-07-09 15:14:21 文章类别 文化杂谈
文章内容
                      外资是“羊”还是“狼”?

                                        龙云安
概  要:本文从不同的视角来省事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外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量在对外贸易结构中的比例,及其对民族经济的影响,指明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劳无功。同时剖析了外资在中国的歧视政策和双重标准,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外资突破了中国经济的度及其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面对外资应该采取的对策:掌握市场主动权,增强自身实力,开展与外资的公平竞争。

关键词:外资    有劳无功    歧视    对策          

一、外资有劳无功

   一般来讲,吸引外资,是在一国技术、资金短缺或为了实现国际经济平衡,而采取的对外开放政策,因而,鼓励外资,必有外资效应,使用外资,必有外资经济,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从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来看,外资却是有劳无功。  

   1.外资推动了对外贸易,却没能带动内资企业的发展。1978——2004的26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了55倍,年均增长6.7%,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靠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长来推动。在94——04的10年里,中国机械产品的出口额830亿美元,增长了20倍,但外资企业在其中比重2004年占79%。2004年,天津的314家外资企业出口总量为99亿美元,占天津出口总量的99%,而103家内资出口企业总计出口234万美元,占总额的0.2%。外资企业在高科技工业产品的出口方面占的主导优势更为明显。

  2.外资借出口之机,大量转移中国劳动者创造的价值。2004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6631.6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比重57.4%。其中出口33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全国比重57%。中国FDI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它们通过股利返还、以特许费和其他服务费收取、转移价格、弗罗廷(frongting loan)贷款等手段,以10%的利润转移国外计算,每年转移的利润在500亿美元左右。

3.“拉美困惑”重现中国。20世纪70-80年代,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代表,为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际垄断资本大力进入拉美国家的主导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形成控制,导致大量利润转移。致使受资国经济呈驱壳现象,出现“增长而不发展”的拉美困惑。中国的高科技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公司而不是中国企业在主导。中国企业严重依赖从美国、日本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设计、关键性元件以及生产设备等。中国企业几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吸收消化和推广进口技术,从而不能迅速成为全球工业中的有力竞争者,可以看出拉美困惑正侵蚀着中国经济肌体。

4.外资的先进技术没能有效推动我国民族工业化进程。由于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战略,实行全球一体化管理机制,因而对我国经济社会没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虽然我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7%以上,但民族工业化速度却十分缓慢,国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核心竞争力,这充分说明外资的先进技术没能推动我国民族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歧视政策

1.实行技术垄断,歧视中国本土企业。长期来出口导向型和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由于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对中国民族产业歧视与封锁,使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中低端产业占主导地位。拉美困惑正在中国一些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重现。由于在华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全球网络,中国只是其加工环节,从贸易形势上看,加工贸易正在取代传统贸易,中国正走向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产业边缘。1990年以来,外商独资企业占在中国的FDI总额的65%,主导了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现实中,独资企业为了占据中国市场更大份额,它们极力对自己的技术保密,对中国企业实行技术壁垒。据统计,2004年,国外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关键性技术产品在中国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仅为27.9%。所以说,外国投资在中国投入30%的资本,却能占50%的股份,获取70%的利润,而中国资本只能得到30%利润。

2.外资制约中国宏观经济调控。2004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1000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已达68%以上,部分沿海省份更高,然而其中60%以上是外资控制的加工制造业。严重依赖外资,制约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致使过去几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效缓慢。

3.跨国公司对中国实行双重标准,严重歧视中国工人。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中国工人的工资比美国、日本低20多倍,比印度都低,沿海地区的财政收入每年增长30%以上,而工人工资却十年不变,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平等互利的伦理关系,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三、崇洋鄙内,使外资突破中国的“度”

1.外资优惠突破了公平竞争的“度”。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外资在拉动中国GDP增长作用巨大,但是,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大大消除了我国垄断性领域的壁垒,当跨国公司大举进入这些领域的同时,民族企业却受到国内歧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吸引外资,制定了各类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给予外国投资者超国民待遇,而对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却实行“非国民待遇”并加以严格限制。因此,盲目引进外资,超前开放,崇洋鄙内,造成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已突破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尺度。

2.外资获利已超过中国社会伦理之“度”。进入21世纪,我国资金短缺的状况就已经得到根本改变,而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没有惠及中国企业,他们在中国获取大量利润,并汇往国外的同时,中国企业却没得到所希望的先进技术,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合资20年,却很少有高技术含量的车开发出来,而贴牌车随处可见。实践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开放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说,外资在中国利用其优势获得了市场,取得了控制中国经济的优势,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社会伦理“公平互利”的限“度”。

3.外资存量已超过中国经济的合理“度”量。长期来,以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外资,中国吸引外资逐年上升,出现中国经济对外资的严重依赖。我国外资存量所占GDP的比重已大大高于其他亚洲国家,甚至超过日本30倍。中国的FDI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已占世界前列。使本国企业在竞争中,出现向外资一边倒的特有现象,中国民族企业无法与外资平等竞争,最后秧及民族产业的发展。这种高存量的外资,已经超过了我国经济结构中内外资金的合理比例。

4.外资已经越过雷池,开始侵入和控制中国社会资产。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跨国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的三资企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资产已经深深踏上外资的烙印,外资一旦控制了中国社会资产,国家经济主权必将丧失,国家经济安全也无从谈起。

四、中国面对外资的明智之举

1.决不放弃市场控制权

掌握市场控制权,就意味着掌握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权,失去市场控制权,必然丧失对产业的控制。然而,近年来,除了工业领域外,外资对我国市场渠道正逐渐形成控制之势。市场渠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它控制着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平台,决定国民生产,影响国家金融政策。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国零售企业已经从进入转向全面快速扩张。无论是实际开店数目,还是计划开店数目都大大快于中国商业流通企业,并且单店规模也远大于中国企业,如沃尔玛旗舰、家乐福连锁、麦德龙会员、欧尚超市等等在中国市场的迅速繁衍,对中国本土流通企业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市场渠道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大型超级市场,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而高端市场已经失守,如红旗连锁、新一佳、倍顺、互惠等国产品牌只能在社区游击。随着跨国公司从高端市场向下延伸,民族终端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也将面临严重挑战。

因此,掌握市场渠道、紧握产业控制权。培育大型现代流通企业,形成强大的商业资本,对上游制造业进行资本渗透和控制,掌控着“需求导向”的风向标。反之,如果我国流通产业不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外资控制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最终局面是,中国成为世界加工车间,而不是制造工厂。

2.强自身实力

增强中国民族企业的自身实力,避免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对外优惠的领域,应该给予内资企业同等待遇,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向内资企业倾斜,真正实现公平竞争,对内资企业,改变投入与扶植模式;(2)、转换内资企业的增长模式,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作为企业增长源,改变单纯依靠外部规模扩大来实现规模效应的增长模式;(3)快速开展中小企业战略联盟,建立牢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打破小鱼戏水的局面,增强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4)加快向智慧型、知识型企业发展,加快从产品经营—— 技术经营     品牌经营      智慧经营的转化,促进企业从低级向高级经营升华,只有这样,在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智取,才能摆脱低端竞争的被动局面。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06-2008 龙氏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1548号
Powered By Horney.
QQ:43653371 E-Mail:lihuanying51@163.com